信息与电子学院 韩煜祺:理性在左,感性在右

韩煜祺 信息与电子学院2011级本科生
    毕业后保送至雷达技术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本科期间连续7次获得优秀学生奖学金,毕业论文被评为优秀,同时获得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曾获学校第六届大学生创新竞赛一等奖、互联网金融案例优秀论文一等奖、社会实践一等奖;连续三年获得校运动会金银牌。先后担任学部、学院学生会学习部正、副部长;曾获校“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学院“金牌毕业生”等荣誉称号。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荣幸今天能站在这里,给各位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大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回想刚刚入学的我,迷茫地走在南北校区,不知道故事会怎样发展。四年前的我,也和大家一样,坐在台下听着学长和学姐讲述自己的奋斗的故事。四年时光,一瞬而过。四年后的我,又站在这里,感慨颇多。现在的我,和四年前相比,变得更加优秀了吗?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大学生活,讲讲“理性在左、感性在右”的故事。
    【理性工科生】
    坦白说,四年前的我对于大学生活,并没有太大的想法。我没想过会考取经济学双学位,没想过会走上科研的道路。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可能也像我当年一样迷茫,不知道自己究竟想做什么、又能胜任什么?
    我们正处在人生的转型阶段,可能很多人想过:在大学里不能再仅仅依靠GPA而生存,社会发展需要我们掌握不同的思维和能力。然而,即便我们中的很多人想通了这一点,却不敢大刀阔斧地改变,只能默默地随波逐流。所以,我今天想谈的第一点就是如何用一种理性的思维,真正解决问题。
    作为一个工科生,少不了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一个亚马逊公司的沙龙座谈会,会上亚马逊的副总兴致勃勃地给我们展示了当时应用于其后台仓库管理的一种物流管理机器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搜索Kiva机器人),它可以智能地完成快递包裹的整理和分类工作,一举解决了后台管理劳动力短缺以及时间受限等问题,每天可以为亚马逊公司节约几千万美金。
    从座谈会回来,我们几个大二的毛头小子都很兴奋。在一次寝室的卧谈会上,我们决定设计一种类似功能的机器人,让它也可以在图书馆实现书籍的自动回收和整理的功能。但是,对于刚刚接触专业课皮毛的我们来说,科研又谈何容易呢?在立项的一开始,我们毫无目的地查找各式各样的资料。面对着如小山高的论文,我们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周末晚上更是常常在活动室讨论到凌晨。然而,付出和回报并不成正比,过了几个星期,我们在到底使用何种算法的问题上依旧一头雾水。后来,在学长的指点下,我们小组将整个项目进行了分解:硬件的部分要完成什么功能,又有哪些难点,现有的技术怎么样;算法的部分要完成什么,最重要的性能指标是什么,常见算法具有怎样的优劣性;有了软件和硬件部分之后,又应该怎样完成两种任务的协同,需要学习什么样的编程语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问题自然抓得也越来越准了,项目的进度也越来越快。最终经过四个多月的合作和调试,这款应用于图书馆书籍整理的智能车终于可以投入使用,我们还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疏桐”,以此纪念大二时艰苦奋斗的那段日子。
    还有一次身体检查,人民医院的护士在我的手背上扎了三次都没有找到静脉的位置。我暗暗叫苦的同时,下定决心要利用自己在虚拟现实课上学到的知识,完善目前的数字医疗设备,让这种“悲剧”不再重演。于是,我和几个同学报名参加了大学生创新竞赛。大三相较于大二,专业知识肯定是丰富了不少,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此,要十分感谢光电学院的张忠廉老师,每天在信息楼四楼为我们开辟了一个半通宵的自习室,提供一个可以讨论和学习的平台。现在,学校各类的科技创新基地也有很多,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多多关注学院的公共平台。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后来的比赛中,这款基于三维重建的静脉显影技术获得了一等奖,并且获得了去哈尔滨参加医疗设备年会的宝贵机会。
    将这两个小故事分享给大家,是希望大家不要做一个空想家,而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锻炼自己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实现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双丰收。
    【感性理科生】
    每天勤勤恳恳的图书馆和实验室生活,固然是值得点赞,但生活绝对不应该禁锢于此。我理想中的大学是一个自由的地方、是一个科学的海洋,而不是将大把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刷题的自习室。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相信,如果用四年的时间安心刷题,我可以取得更多学业上的成绩,但是这种做法会违背我的本心,也会让我在回首大学生活时更加后悔。想通这一点,我就和小伙伴背起了行囊,开始了说走就走的旅行。我以为,旅行的意义,绝不仅仅是朋友圈上炫耀的自拍,抑或茶余饭后聊天的谈资。更重要的是:了解不同文化下的生活方式,并且不断思考与借鉴。
    大二那年暑假,我和同学参加了德国的暑期学校。在国内各种考试中游刃有余的我们,却在开课不到三天的时候就不适应了。原因很简单:首先在国内上课时,我们都有一本配套的教科书,再者老师也会悉心地证明书上公式的推导,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下课复习复习,再拓展几道相应类型的习题,考试之前再花些功夫,把往年试题刷一遍即可大功告成(同学们完全可以相信我,因为我就是负责搜集资源的学习部的部长)。但是,在德国的时候,教授居然“过分地”给了我们50篇参考文献,让我们每天晚上预习,白天讨论,硬是自己把自己教了一遍。
    以前我一直很好奇,外国友人的高中数学水平那么差,为什么在大学的科研水平上仍能高出国内高校一大截呢?我想可能正是国内大学依然强调着一种老师向学生传授的方式,而国外大学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我学习和研究能力。大学里评选奖学金的衡量标准是GPA,工作中衡量工程师绩效的标准是实践能力,那么衡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又该使用怎样的标准呢?
    那次游学后,我不断思考自己前两年的大学生活。诚然,自己的学习成绩倒也说得过去;科研能力也有了一定提高。但是想要在社会中待人接物,想要了解世界经济和百姓民生的根本问题,仅仅凭借这些专业课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身边的一位同学曾经给我推荐过一整套的《货币战争》,我读起来真的是爱不释手。既然自己有这方面的兴趣爱好,又有想更加了解这个社会的愿望,那么为什么不坚持到底呢?于是,我突击复习了代数和微积分,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继续学习经济学第二学位。如果说,北理工教会我的是一种踏实肯干、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那么在北大的几年,教会我的是一种包容并蓄、开放自由的人文情怀。
    从整体上看,学习经济学可以帮助我理解中国乃至世界的宏观经济的运转规律;了解货币的汇率对于国际贸易的影响;预测企业的运营情况以及评估其公司的股价等等;我也的确在这些方面得到了启迪和感悟。
    然而,正如我在前面提到的,上大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学习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不断的思考而改变自身。于我而言,也许若干年后,我会忘记所有学习的经济学知识,但是有几个核心的原理却已经融入了我的思维,帮助我进行判断。在此想给大家简单地举两个例子。
    机会成本: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为了得到一个你喜欢的东西,你必须要放弃一些其他的机会。因为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就像你们现在坐在这里,从某种程度上就放弃了在寝室睡觉、在球场打球、甚至在市区内逛街的权利;但是每个人每天只有24小时,也许是一种最大的公平,它决定了在生活中必须懂得取舍,懂得如何做选择。I can do anything, but I could not do everything.。我在大三时,有一段时间经常感到精疲力竭,因为我努力试着做好每一件事,但是由于时间的限制却常常事与愿违,最终而感到无助和愤怒。后来,我学习了机会成本的概念,于是给自己划了一条线,划定出什么该舍弃,什么该坚持;我觉得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这条线,这样才能活得更加简单快乐。
    比较优势:所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求学的路上,经常会遇到在某一方面可以碾压自己的大神,但是我觉得,大家不必引以为意。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就拿我自己举个例子吧,本科毕业前夕,信息学院要评选“金牌毕业生”,要求肯定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单单从学业角度来讲,我的GPA比不过几位科研大神;从体育锻炼的角度,我也没有练出八块腹肌和人鱼线。但我也有自己的优势,并最终获得了这份荣誉:我虽然GPA比他们低一点,但是我利用同样的时间修习了另一个学位,并取得了一些成绩;虽然我跑步不快,力量也不大,但是我每年冬天都坚持跳绳取暖,从而连续几年蝉联校运动会跳绳项目的金银牌(笑)。同学们,所以以后即便遇到了在某一领域碾压你的大神们,请相信你一定可以在其他方面上做得比他更好;即便他做得面面俱到,但是上天每一天也只给他24个小时,他也不得不面临着取舍的问题,这又和我前面提到的机会成本的概念不谋而合了。所以,当各位遇到生活中的挫折甚至所谓“碾压”时,不妨像我一样,换一种思维的方式。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可替代的部分,只要努力发掘自己的优势,就一定可以在大学、在社会中实现价值。
    【两者结合】
    曾经有不止一个人问过我:你的两个专业之间究竟有怎样的联系?诚然,乍看之下两者似乎找不到一个交叉应用。但通过我切身的经历,我发现这两门学科对于数据分类和回归拟合的精髓是一致的,唯一的区别就是一个的对象是随机过程信号数据,一个是时间序列金融数据。在信息学院所学的知识指向了尖端的科学技术,在经济学院所学的知识指向了社会科学。更深层次来说,我们的生活其实就是科技和社会的综合体:离开经济运转,科技发挥不出价值;离开技术进步,经济只会催生泡沫引发衰退。
    也许若干年之后,我会忘记本科期间所学的大部分知识,但是两门专业带给我的理性和感性思维,却一定会牢牢地映在脑中,迎接今后的挑战。借着这个机会,想给在座的师弟师妹们一些建议,希望你们的生活不禁锢在自己的专业中。工科的学生可以多看一看社会和文学的书籍,培养一下人文情怀;文科的学生也可以多多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做到与时俱进。也许在这个过程中,你们也会像我一样,对于自己的专业有了更加深刻和创新性的理解。
    我们年轻,我们迷茫,我们不谙世事,这些都没有关系。既然想不明白,就索性不要纠结。纵然前路漫漫,只要我们勇敢向前迈步,就离理想越来越近。
    最后,我想用一首歌,结束我今天的发言。
    我不放弃爱的勇气,我不怀疑会有真心, 我要握住一个最美的梦,给未来的自己。
    预祝各位在大学中,取得自己想要的成绩,谢谢大家。

发表时间:2016-08-16 供稿: 学生处